有個同年齡過去一起在美國唸書的好朋友,幾天前在她每年例行性的健康檢查中,竟然在肝附近發現了一個腫瘤。雖然還不知是良性還是惡性,但在她向我敘述這件事時,兩人在餐廳裡卻禁不住紅了雙眼,之後雖然試圖以其他瑣碎小事轉來移話題,但這件事情卻在腦中盤旋不去。也因為這件事,我不禁開始思考,是怎樣的環境不得不讓她改變生活習慣,也讓她的健康亮起了紅燈。

 

在紐約的日子裡,最懷念的就是台灣各式各樣的小吃,不論是牛肉麵、鹹酥雞、炸雞排、臭豆腐、水煎包、春捲、蚵仔麵線、肉圓、魯味、東山鴨頭到珍珠奶茶,每樣讓會我想回台灣想到流口水。回到台灣後,當然不能放過地瘋狂大吃,沒有自我節制換來的下場就是常常要向廁所報到。不只是腸胃不適,也發現因為外食的結果,人也變得比較容易累。

 

幾天前在花蓮著名的兩個小吃攤排隊時,看到了個令人嚇一跳的現象。在公正街的包子店前,在大排長龍隊伍的前端,看到個阿婆一買就是兩大袋,看看大概有十多籠,算算差不多應該是一百多顆小籠包吧!在隊伍後方的我跟朋友相互開玩笑地說,這個阿婆家今天餐桌上三餐可能都是吃小籠包了!無獨有爾,隔天在炸蛋蔥油餅的隊伍前方,又看到一個年輕人至少買了將近四五十個的蔥油餅,我們又戲稱,這家人則是吃蔥油餅過日子的。

 

看美食節目,吃名人推薦的小吃或餐廳,這幾年在台灣好像蔚為風行,像是全民運動。老實說,因為新聞節目太難看了,美食節目賞心悅目,電視看久了,我也被洗腦,「按電視索驥」,照電視點菜。但經過這陣子大量試吃後發現,名人或是電視推薦其實有時不太符合個人胃口,另外同類型節目太多了,每個節目推薦的攤位不一樣,變成一條街上賣同樣東西的每一家攤販都有名人背書,令人無所適從。在花蓮的自強夜市裡,每一家的滷味都有電視節目介紹過,我跟朋友不知如何決定,索性放棄滷味而選擇我們試過但是還願意再吃的東山鴨頭。

 

我在紐約的日子並不像在台灣一樣地逍遙快活,想吃啥就有啥,而是像一般的美國人一樣。早上一個蘋果、一片土司加上一杯咖啡牛奶就簡單打發;中午雖然外食,但以清淡簡單為主,若吃太多會整個人昏沈、精神無法集中,沒法上班,清爽的壽司、沙拉或是簡單的三明治為大宗;至於晚餐若沒有與朋友相約,通常自己下廚,我的最愛做的是各種不同的湯麵,簡單、省時又營養,有時若中午外食吃太多,晚餐一個優格或是水果就解決一餐。

 

從前,我總是想念台灣的小吃,又便宜又好吃,還不用自己洗手做羹湯,恨不得三餐以小吃為食,有時甚至覺得就算是台灣的7-11也好過紐約的中國城,一直偏執地認為自己在紐約的飲食習慣跟內容是不得不的選擇,但是近來確有所醒悟,覺得其實那樣的簡單生活反而是讓我的身體變健康、抵抗力變強,雖然在紐約天寒地凍但也較不容易生病。

 

其實有這樣覺悟的人也不只我一人,在台灣的朋友群裡也是不少,這些朋友們不僅甚少外食,就算外食自備筷子,自己動手做不稀奇,食材還得要有機,不僅麵包、三餐自己來,甚至連香皂、沐浴乳等都是DIY。老實說,要過這樣的生活也不容易,不僅要多花時間、精神之外,荷包也比一般來得傷。

 

雖然有這樣的覺悟,但要因此放棄可口美味的台灣小吃,對我來說是件絕對不可能的事,只是以小吃為三餐的這個念頭,以後想都不會想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llStreet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